【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文学院党委以“一融双高”为牵引,锚定“教育强国,西大有为”使命,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文学专业特点的发展道路。
以党建引领为引擎,为组织建设固本强基
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学院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喜获丰收。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发文20余篇,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典型案例”专栏。学院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西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2年12月,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
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创新主题党日形式,举行“文学经典与党史”主题党日示范观摩活动、“红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故事绘”系列展览。推进文化与第二课堂衔接,持续开展“教授晚餐会”;举办“百馆之声”文化沙龙,观看总人数达160余万人;微信公众号“字信”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二等奖;举办“玉兰飞花令”诗词大会,观看人数达20000余。开展“萌蒙以幼,予阅以诗”21天公益伴读活动,辐射200余户留守儿童家庭。
2021年4月,教工第一党支部举行“文学经典与党史”主题党日示范观摩活动。
学院常态化开展“教授午餐会”——“第二课堂”师生交流活动。
2023年5月,学院举办“百川争流 共赴诗海”中华诗词大会。
全力提高铸魂育人质量水平。扎实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育人成果再创新高。持续开办卓越中文人才创新实验班——博雅班,近五年平均升学率达63.94%。学生在部属师范院校“未来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交流展示中共获奖24项。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重庆赛区金奖4项。
2024年12月,学生在第四届部属师范院校“未来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交流展示会荣获佳绩
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为学院发展提质增效
学科发展成绩突出。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评为B+,戏剧影视文学评为B,均获批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新增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0年10月,学校召开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见面会。
2025年3月,举办“大学电影”与戏剧影视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五年来,学院获A类以上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A类以上论文30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被《新华文摘》封面文章全文转载1篇。出版著作73部,2部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19项。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全面参与”的人才工作体制。实施“雨僧人才”计划、“吴宓基金”人才计划。1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当选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7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等省级人才项目。
2023年9月,学院举行2023年新教师入职典礼。
接下来,学院党委将持续做好顶层设计,深化“一融双高”实践,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融互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抓好关键领域,深入谋划学科发展与人才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保障。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学院发展新的突破点,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学校事业发展再添新功,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