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样板支部】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党支部:红色筑底,双语筑梦,文化铸魂,用新时代中国故事,展新时期青年形象
发布时间:2025-04-18 09:4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党支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思想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红色筑底”筑牢信仰根基,以“双语筑梦”提升专业素养,以“文化铸魂”厚植家国情怀,用新时代中国故事生动展现新时期青年党员的卓越风采。

近年来,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支部2023年荣获西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党员共获批市级及以上项目3项、校级项目1项,指导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篇;6人次获重庆市普通高校学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1人次在“重庆市研究生英语教师技能大赛”等省部级比赛中获奖;连续两年全员荣获学业奖学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100%。

图1: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红色筑底,打造创新理论武装新模式,永葆政治本色

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支委会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导党员深刻领悟思想精髓,持续提升政治素养。

把理论学习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重要内容,通过讲授专题党课,打造“‘我心向党’微党课传讲”“爱‘廉’说 廉志铭”等特色栏目,并以“党纪伴我行”主题活动为依托举办知识竞赛,强化党员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让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图2: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做到学深悟透、真学真信。开展“红色观影”等特色系列活动,借助光影回溯峥嵘岁月,沉浸感受革命先辈热血担当,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二、双语筑梦,构建实践能力培育新体系,突显先锋成色

党支部积极构建“多平台、多形式、全生态”实践能力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双语特色,深化文化传播,积极探索“党建+外语”融合路径。

面向全校师生连续举办两届“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外语创意讲述大赛,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运用外国语言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

图3:在支部公众号“世研新语”上推出“学思知语”双语学习专栏

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及微信公众号“世研新语”,推出“学思知语”双语学习专栏,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内容,以双语形式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截至目前,“世研新语”已累计发布推文40余篇,总浏览量突破7000人次。

图4:组织学院外籍教师,以“外国青年+中国体验”的形式,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依托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以“外国青年+中国体验”的形式,从国际青年视角谈“两会”热点,推出《我的DeepSeek体验:见证中国科技新飞跃》《领略中国文化:从哪吒带给我的魅力说起》等视频。目前总阅读量突破290万人次。

三、文化铸魂,坚持党建事业发展新融合,增添时代亮色

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硕士生党支部实际,推动“党建+学术”双轮驱动。

常态化举办“青春向党·教学研习坊”,深入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深挖教材语言学习价值和育人价值,为学院师生提供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外语学科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升。

图5:中国故事双语宣讲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并实施研究生“订单式”就业培养,主动承办学术论坛、学术竞赛等活动,构建新老生“传帮带”交流机制,举办毕业生党员朋辈经验交流会,全面助力学院整体学风建设。培育创建期间,共举办学风建设、研途职通车等系列讲座和培训50余场。

支部党员在“中国故事双语宣讲团”“外语学行教育服务团”中担任核心骨干,活跃于中国故事宣讲一线,深入乡村开展外语支教等多样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00小时。先进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

一直以来,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党支部坚持以红色筑底,以双语筑梦,以文化铸魂,发挥好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站在历史新的起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党支部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拼搏,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