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样板支部】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党支部:党建引领科研创新 助力绿色植保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8 11:0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是依托国家级科研团队建立的师生联合党支部。支部以“红色绿色双线螺旋”为核心理念,将党建与科研、育人、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有力的先锋队伍。2023年获评重庆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为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典范。

一、筑牢支部战斗堡垒

支部首创“双带五引”机制,由国家级青年人才蒋红波教授担任“双带头人”书记,形成“支书带支委、支委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辐射模式。通过政治引领、制度引领、目标引领、标准引领、作风引领,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科研能力的青年人才。支部现有党员25名,其中教师党员10人(含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5人),博士生党员24人,形成“领军人才-拔尖骨干-青年后备”三级梯队。同时支部建立“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机制,实施目标、考核、作风、教育“四管理”体系。推行党务公开和党员成长日志,设立党员示范岗、科研先锋岗,确保党建工作规范高效。近三年支部党员获国家级奖项15项,支部连续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科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支部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实践,开设“思政读书班”“田间课堂”等品牌活动,推出《普通昆虫学》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主编实验教材3部。教师党员牵头建设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指导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培养出重庆市“博新计划”学者、市优秀毕业生等拔尖人才30余人。依托“柑桔病虫害持续控制创新引智基地”,与美、比等国院士团队开展深度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2场,联合发表PNAS等高影响力论文185篇。支部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三、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支部创建“小桔医生”博士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云南、广西等柑桔主产区,开展技术培训200余场,解决病虫害问题1200余项。研发“抗药性捕食螨-环保农药协同治理”技术,推广面积超50万亩,助力农民增收20%以上。相关成果被央视《重庆专访》、重庆卫视等媒体报道,成为科技助农的“金名片”。在重庆潼南建立“柠檬科技小院”,派驻研究生长期驻点,构建“实验室-田间-产业”链条,并获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开发“小桔医生”线上服务平台,制定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方案,推动成果转化11项。支部成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帮扶柑橘柠檬等特色产业,获评“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四、党建品牌树标杆

作为重庆市样板支部,支部以“IME”融合平台为载体,开展“五育并举”系列活动,举办师生篮球赛、科研辩论赛等,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农科人才。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建与科研动态200余期,阅读量超10万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支部总结“党建+有组织科研”经验,为高校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提供范式。与青岛农业大学、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党组织共建联学,辐射带动区域党建与产业协同发展。

结语

西南大学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成果送入千家万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深刻内涵。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红色绿色双线螺旋”发展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