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1 16:26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浏览次数:

【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党委紧扣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决策规划和奋斗目标,聚焦“一融双高”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学生人才培养、高标准教育教学、高成效社会服务,力争‘双一流’建设上新台阶”作为目标任务,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建设保持高站位

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40余名教师获得市、校各级各类荣誉,1名党员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

2023年11月,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获批全国样板党支部。

2024年9月,曾现江教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次),新增省部级人才9人(次)。

科学研究始终走在全校哲学社科前列。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余项(重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200余篇(T类成果24篇),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撰写资政报告30余篇,其中3篇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批示。

部分重大项目成果

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3个。历史学、民族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邀请国内著名高校知名学者来院作高水平学术报告150余讲,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场。

新增科研平台一览

教育教学硕果累累。10余门课程获批国家和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国家级、省市级教改项目立项10余项。1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和校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打造了“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主题国家级智库和“‘一带一路’国别”主题国家级智库等。

多门课程入选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入选CTTI来源智库。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过93%。硕士生升学率保持在50%左右。10余名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项目大赛中获得全国、全市金奖及一、二、三等奖。

学院学术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流合作进步明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揭牌成立。派出各类交换生200余人。组织30多名教师受邀参加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并承办第三分论坛“古典语文与古典学传统”活动。

2023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揭牌成立。

接下来,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赋能领航,精心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党和国家战略,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