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部教师第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聚力打造党建工作“金”样板,赋能学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一、党建示范:固本培元,凝心聚力促发展
支部秉承“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理念,以“树先锋形象,筑心灵后盾”为核心精神,实施“七个一”工程,塑造“初心论坛、初心剧场、初心公益”三位一体“初心”党建品牌,构建“初心”党员之家特色阵地,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创新设立“四岗四培养”党员示范岗,即立德树人岗培养教学人才、专家引领岗培养创新人才、学术示范岗培养科研人才、社会服务岗培养服务人才。通过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党员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支部党员获重庆市课程思政优秀论文二等奖,党建成果显著。
积极构建“党建共同体”,与云南保山市地震局党支部、昌宁县地震局党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等20多家兄弟单位联建交流。通过党建共建模式,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赢的局面,为心理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与云南保山市地震局党支部、昌宁县地震局党支部签约成立党建联盟
二、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党建引航助成长
以“党建育人、思政铸魂”为遵循,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讲微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科研平衡专题研讨、心理剧展演等形式,积极培育有理想信念、专业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支部党员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学团队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指导研究生荣获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大赛教学/培训组一等奖2项,指导本科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依托师生党建协同发展模式,支部与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支部共同开展多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与校内外党建共建单位共同探索党建引领心理学人才培育新路径,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显著提升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实效。
开展“不忘教育初心,传递智慧火种——论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圆桌心理剧
三、科研创新:创新驱动,党建助力攀高峰
以“党建聚力、科研争先”为牵引,积极探索党建与学科科研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引导党员教师聚焦学科前沿,定期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动员、学术交流研讨、成果转化推广等活动,推动心理学学科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支部党员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项目近20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近200篇。研发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在多个单位落地推广,服务社会心理健康需求成效显著,党建引领的科研创新机制已形成特色、卓有成效。
赴璧山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四、社会服务:初心公益,党建引领践使命
以“党建关怀,服务社会”为初心,深入实施“知心工程”和“暖心工程”。面向留守、困境、特殊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孤寡、留守和困境老人,通过公益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初心书屋、公益助学等方式,深度参与“一老一小”心理服务。先后赴重庆市九院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贵州省习水县三中、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州金川县独松乡、凉山州越西县、云南昌宁县、重庆丰都县等地开展“初心”公益活动,捐建初心书屋,受益人群累计达数千人,相关活动获得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
赴云南昌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振兴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参与开通3条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录制抗疫心理微课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观看人数达8000万人次,撰写22篇心理援助科普文章,阅读量近10万人次,编撰《疫情中的心理关爱手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与督导60余万人次,面向31个省市区1.4万人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形成10多份研究成果。
面向未来,心理学部教师第一党支部将持续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同向同行,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借鉴的党建工作经验,为心理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强国目标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