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样板党支部】历史文化学院党委民族学生党支部:抓好“三心”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3-25 09: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生党支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以组织育人为基础,以品牌活动为依托,抓好“三心”工程,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支部于2024年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

抓好“初心向党”工程,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党支部始终把理想信念摆在首位,贯穿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党员全过程。一是以守正创新体制机制强根基。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组织领导方面,形成“四级联动”创新架构和顶层设计。坚定信念方面,形成“纯信团深严先”六字工作体系。凝聚力量方面,形成“石榴籽”党建文化创建制度。能力提升方面,形成“党建导师制”创新制度举措。发挥作用方面,形成“结对联系工作台账制度”。监督保障方面,形成“组织生活考勤公示制度”。二是以共享共学教育模式增活力。把开展主题党日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分享式、沙龙式、体验式创新性教育模式,引导支部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支部生活设立民族故事分享环节,由支部党员或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分享,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到校史馆、纪念馆、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校情国情民情教育,结合“红石榴”素质拓展营、“小小石榴籽”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通过体验让教育身临其境、入脑入心。

支部赴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支部与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支部联合赴科技小院研学实践

支部在学院民族节期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抓好“同心筑梦”工程,争当民族团结的领头雁

党支部始终致力于将支部建设成党建工作的“桥头堡”,将党员培育成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一是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领作用。依托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为少数民族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专题教育。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思想更容易靠近,情感更容易交流沟通的特点,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讲好党与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做民族团结宣讲的青骑兵。二是开展民族学生骨干培养联系工作。实现支部党员与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200余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骨干经过1年教育培养结业后,进入学校20余个学院攻读本科学位,其中已有100余人成为中共党员,成为学校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三是突出示范性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承办2次全校性主题党日示范观摩活动,累计全校26个学院部党支部参加观摩。与湖北民族大学等兄弟院校党支部和重庆黔江等民族地区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分享支部创新举措成效,打造党建共同体,增强整体效应。

抓好“匠心育人”工程,打出精准发力的组合拳

党支部努力构筑起网络、文化、实践育人协同联动工作平台。一是打造网络育人“协同”平台。精心打造网络宣传阵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传播少数民族党员先进事迹,报道支部特色工作,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开展了“建党100周年 倒计时100天 微党史100讲”等品牌活动。二是打造文化育人“浸润”平台。立足专业优势,依托民族节等载体,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四个共同”故事。三是打造实践育人“精品”平台。把握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契机,深入云南昌宁、贵州从江、重庆石柱开展社会实践,感悟民族地区百年来沧桑巨变,尤其是新时代伟大成就。发挥民族学、历史学专业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鼓励支部党员走到田间地头了解自身使命,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炼就过硬本领。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