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聚焦“三个着力”,打造青马先锋党建品牌
发布时间:2025-03-25 09: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以下简称“本科生第四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要求,以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多措并举提高党组织在思想引领、专业赋能、组织建设方面的育人成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着力思想引领,构建时代新人培育矩阵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立足青年认知特点,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构建“宣讲+”时代新人培育体系,通过“宣讲+快板”“宣讲+漫画”“宣讲+话剧”等创新形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品牌。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联合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以下简称“学生宣讲团”)、青马剧社等学生组织,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话语。

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学生宣讲团原创快板书《党的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创作,以明快节奏和鲜活案例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内外开展巡演二十余场,覆盖受众超万人次;“勿忘来时路,砥砺续辉煌”主题漫画展以30余幅手绘作品全景式展现党的百年历程,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支部成员参与创排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再见大山》等红色话剧,以沉浸式体验让理论宣讲“活起来”,相关话剧视频在网络广为流传,获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该矩阵已形成“理论研习—宣讲传播—艺术浸润”的育人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宣讲育人实现双向赋能,相关经验被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四十余次,成为党建引领思政工作的创新尝试。

二、着力专业赋能,打造全链升学深造服务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积极构建“学理筑基—研学深化—实践转化”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生态链,通过系统化、阶梯式培养机制,助力支部成员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发展。

学理筑基,多角度浸润培育理论素养。支部成员积极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计划”,开展原著研讨会二十余次。依托杰出院友论坛、学习经验分享等活动,支部成员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与朋辈引领作用。支部成员展现了突出的综合学习能力,2024年度获奖学金人数超过支部总人数50%,近30%的支部成员荣获国家级奖学金与校一等奖学金,充分展现支部成员学习示范力。

研学深化,精准施策提升深造质量。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积极搭建“学术提升”平台,鼓励支部成员参与导师课题、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近三年支部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60余项。在深学深造方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以优秀学生党员为榜样,依托系列活动平台,开展考研升学经验分享、就业求职指导等服务项目,支部升学率持续攀升。2024年共有十名党员获得推免资格,多名党员获得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优秀营员资格,进入名校深造。

实践转化,赛创融合锤炼科研能力。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积极结合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特色,推进以“党建促科研”为目标的服务内容革新。近年来,党支部成员相继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彰显了本科生第四党支部在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上所取得的实效。

三、着力组织建设,推动“党、团、班、社”一体建设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积极促进“党—团—班—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批先进团支部,设立一批先进班级,共建一批先进社团,推动党、团、班、社团四级组织有机联动。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联动学院各学生组织,开展系列共建活动。2024年度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与学生宣讲团前往建川博物馆开展党日研学活动,联合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开展党日观影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情感浸润等环节进一步增强支部成员的党性修养和爱国情怀。同时,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联动红岩菁英班、红岩学社做好理论研究“传帮带”工作,依托“在马研马·学子论坛”“梦想创客营”等品牌活动,积极向低年级同学传递学术科研活动参与经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本科生第四党支部积极开展新生寝室对接帮扶活动,构建了“浸润式教育、网格化管理、服务型育人、共同体成长”助寝育人新范式,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近三年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提升超50%,跨年级结对打破学习生活中的信息差,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准奋斗目标,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