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样板党支部】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兴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积极构建“1234+N”党建矩阵特色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科发展与新质蚕桑人才培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蚕桑力量。

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5人,正高级10人。党支部先后入选重庆市、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一、聚力共建,织密党建联建“同心圆”

立足新时代,党支部以学科建设为联建中心,以丝路文化交流为桥梁,探索创建蚕桑学科“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产业技术体系”联建矩阵,全面布局推动蚕桑+“医、健、食、饲、美”多元产业发展,已与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四川南充尚好桑茶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10余次,实地调研参观产业基地20余次,稳步推进党建共同体建设。

二、铸魂育人,勇当教育服务“领头雁”

党支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探索构建“蚕桑科普+思政教育”的大思政课范式,与重庆八中、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等多家中小学校合作,着力打造具有鲜明蚕桑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扎根西部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建立了“特色动植物分子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建设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一带一路”国际蚕业科技创新院,服务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输送一批蚕桑专业人才;开展“蚕桑田野”等科普研学微党课30余次,举办“驼铃茶语”品牌对话沙龙20余次,将科学家精神深植在学生心中。






三、创新驱动,激发科技赋能“向新力”

作为党支部书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蚕桑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领衔打造了支部“党员挂帅”“党员主攻”“党员支撑”的“有组织”和“聚群力”科研序列,在加快阐明家蚕重要性状形成机理、攻克分子育种“卡脖子”技术方面打头阵,带领团队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图谱,推动家蚕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2022年度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度重庆市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等。培育家蚕新品种2个,新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项。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体系,组织专家团队在蚕桑主产区深入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发展规划和技术咨询等多样教育服务与合作,生物质医用材料技术等5项成果实现了2000余万元转化。


四、高位谋划,打好实践育人“组合拳”

党支部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与蚕桑主产区产业体系建设,丰富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社会服务与内外贯通育人内涵,多措并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方案,培养了大批下到桑田、深入丝企的“新蚕桑人”。近年来,党支部带领师生推广蚕桑新品种10余个、种养新技术6套,建立智能养蚕等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0余个,培训农村科技人员5300余人次,助力1.3万人脱贫致富、农民增收超2.5亿元。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

展望未来,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头雁”效应,答好“教育强国,支部何为”时代课题,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