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后,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家治理学院应运而生。学院党委锚定“新文科交叉融合示范学院”发展定位,精准抓好“五个关键”持续发力,推进结构再造,资源有效重组,实现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立足党建引领支撑点,挥好融合发展“指挥棒”
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探索构建“五力聚能”党建工作体系,架构新学院组织结构和文化体系。成立师生共建党支部,“党委—支部—党员、学院—系科—师生”三层级合力联动,激发全院师生干事创业激情。获批多项基层党建精品项目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荣获“张永青李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奖”,教师党支部“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党支部书记在学校素质能力大赛中夺冠,公共政策宣讲团党支部、“大树种子营”生命教育志愿服务团党支部两个师生共建党支部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
2025年3月,公共政策宣讲团党支部在东升村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宣讲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5月,“大树种子营”生命教育志愿服务团党支部在弹子石小学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瞄准资源重组着力点,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
形成“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交叉融合、梯次提升”的学科发展思路,推进学科建设提档升级。新增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伦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社会学获批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新增市级研究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 “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中心”。
2025年1月,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启动仪式举行。
2024年12月,学院举办第一届应用伦理专业学位建设论坛。
从“有组织”上发力,破解高水平科研发展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项目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41项,入账经费达3000万。发表T类论文8篇、A级论文18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顶级刊物论文1篇,出版A级学术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资政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锻造高水平师资队伍。1 人当选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7人当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成立新文科实验班—弘毅班。新增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5部教材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2023年10月“志治昌宁兴乡村”服务队获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
专业贯通赋能,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全力打造“社区-乡村-医院-学校”四位一体社会服务基地,与50余个地方政府、社区、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昌宁基层治理专家工作站,派出7批昌宁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推进昌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服务留守儿童4000多人次。“生命教育”团队服务困境群体20000多人次,获央视报道;承办150余期基层治理干部能力提升班,培训近万人次,大大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
2024年3月,院党委书记刘勇带队赴昌宁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接下来,学院党委将全面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五力聚能”党建工作体系,大力实施“五高工程”,突出“大人才、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高水平高标准谋划“十五五”规划,努力将学院建设为国家治理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高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