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立足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一体引领、两翼聚焦、三个融合、三个推动”的工作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党建根基,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两翼齐飞,构建“党委领航-把方向”“支部创优-树样板”“党员践行-做先锋”“党政融合-促发展”的“四维一体”党建工作体系。健全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1+1+2”共建模式,成立毫米波技术产学研创新团队师生党支部,新增1个校级样板支部,1个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打造电信“e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四进”品牌活动,通过“无忧家电”进社区、“科技小课堂”进校园等亮出党员身份,累计服务师生及社区居民2000余人次。形成“人才引育四个引领”工作法,入选学校“优秀党建‘一融双高’工作法”。
2025年3月,电信“e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银龄映初心 E路践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聚焦“一融双高”,推动事业提质增效
学院党委聚焦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瞄准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推进“支部与学科团队、党建与中心工作、党员与教师身份”三个融合,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助力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3年6月,学院举办“十载弦歌相伴 E路奋楫扬帆”十周年院庆晚会。
学科专业建设稳中有进。组建毫米波技术与集成应用、复杂智能感知与控制等5个科研团队,新增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申请进入自评阶段;电子信息工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4门课程入选重庆市一流课程。新建InterFPGA中国创新中心、中国汽研院、奇安信实习基地等。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成功举办6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累计150余名国家级人才参会。
2024年12月,学院举办第三届神经形态计算国际会议。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凝练形成“54321”人才培育工作思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在TI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市级奖项84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9项,省市级项目2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1人获第十三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本科生连续5年获得西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学院本科生首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师资队伍建设增量提质。构建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核心、国家级青年人才为主干、中青年教师为后备、教学科研团队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引育国家级人才6人,其中,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6人;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博士17人,招收博士后11人;晋升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2人。
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63 项,横向项目127项;发表SCI论文736篇,其中TOP期刊论文214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14项。学院与长安、东电等公司建立7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初步实现“非侵入式大型发电机故障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的产业化,转化成果200万元。
毫米波技术运用成果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下一步,学院党委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123”发展计划,即新增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批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教育部科研平台;获得一批省部级科技奖励、教学成果奖和党建荣誉称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