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强党建赋能领航 聚”三力“驱动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21 16:44    作者: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浏览次数:

【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专业特色,聚焦“一融双高”,高站位谋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实施,探索构建蚕桑特色党建工作体系,持续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统领铸魂,提升党建工作示范力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红岩先锋“五高”建设,扎实开展党建“双创”工作。代方银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团队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重博士第一支部通过全国样板党支部验收。擦亮蚕桑特色党建品牌,依托各支部开展“蚕桑田野”等科普研学微党课30余次,举办“驼铃茶语”品牌对话沙龙20余次;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在高校思政网专题报道;“驼铃茶语”被评选为校级十佳党建品牌。建强党建人才队伍,1人获评中宣部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人荣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荣获学校首届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学院国重博士第一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向仲怀院士在党建品牌“驼铃茶语”现场活动中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

2023年3月,代方银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改革创新赋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研攻关,彰显战略服务担当力。攻克分子育种“卡脖子”技术,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图谱、家蚕丝腺单细胞转录图谱,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2022年度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度重庆市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等。近年来,学院新引进41名优秀人才,其中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人才20余人,共获批省部级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超2.5亿元,发表SCI论文918篇。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依托“特色动植物分子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组织专家团队在蚕桑主产区深入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发展规划和技术咨询等,生物质医用材料技术等5项成果实现了2000余万元转化。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组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组织党员、广大师生深入蚕桑生产一线,担任重庆巫溪、广西那坡等6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科技特派团产业组长或成员,助力1.3万人脱贫致富,使农民增收超2.5亿元。

2022年12月,蚕泛基因组图谱研究入选“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2年1月,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运行启动。

育人协同创新,汇聚人才培养凝聚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大科技观、大人才观为指引,着力培养复合型新质蚕桑人才。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机制,与米兰NABA新美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蚕桑丝绸文化》等特色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打造“从蚕室到T台”的实践链,学生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连续三年获得人才培养成果奖。与四川南丝路集团、智翔金泰生物制药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助力学生成功立项国创项目17项、市创项目70项、校创项目89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市级金奖9项、银奖7项、铜奖1项。传承发扬蚕桑文化,组建“丝国传奇”团队,推动跨学科蚕桑科普走进历史文化名校,团队成员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2023年7月,《基因工程》获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2023年4月,学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面向未来,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一融双高”,瞄准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书写教育强国建设西大篇章贡献蚕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