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立足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牵引,以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基层组织力、师生凝聚力为根基,聚焦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共谋划、同推进,持续激发事业发展新动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强根基,先锋铸盾固堡垒
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以“党建+”模式赋能事业发展。创新“党建+课程思政”路径,打造“金课引领、名师示范”育人矩阵,2024年1门课程入选重庆市思政示范课程,1名教师获校级“金牌讲习者”称号;强化政治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专题学习、红色实践教育活动30余场,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同频共振。
2024年5月,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在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
抢抓风口乘势起,改革攻坚破浪行
学院党委聚焦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瞄准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立足学科专业特色,高质量推动各项事业提质增效。人才引育并举,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形成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骨干为支撑的梯队化队伍。2024年成功引进海外优青1人,含弘研究员、预聘教授等高端人才3人,引进国家“四青”人才1人。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创新”三级科研团队体系,组建9个科研团队。搭建导师结对育人平台,遴选资深教师担任新进教师的结对导师。
科研领题攻坚,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基础+应用”双轮驱动。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千分之一,2024年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2项(国家级7项),发表学术论文262篇(T类4篇),SCI收录257篇,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数字孪生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级、市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各1门、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1项。
教师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本科生教学
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时代新人。构建科研导学“2+3”培养路径,持续建设重庆市“兰华”化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设立“兰华”创新实验班,创建“化合+”创客空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近五年,本科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
专家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健全实践活学“1+2+N”运行机制。以“绿色化学”为主线,打造“原子团志愿者服务队”,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重庆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生态文明教材2本,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1门。探索竞赛促学“三个一”培养模式。构建以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实战提升的递进式培养机制,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近年来,学生获得“互联网+”等国家级奖项30项,省部级奖项35项。不断深化就业升学双提升工程,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升学率自2022年首次突破50%以来,逐年上升。
2024年学院学生获奖情况、就业升学情况和近五年学院学生升学率情况。
接下来,学院党委将聚焦“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以“党建统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为总基调,持续深化“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特色立院”战略。完善“党建+”融合机制,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实施“顶尖人才倍增计划”,靶向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健全青年人才“传帮带”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建强化学化工交叉平台,力争国家级重大项目、省部级科技奖突破;聚焦协同育人,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质量“双提升”;聚焦开放合作,拓展国际联合实验室,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机制,以实干争先的奋进姿态,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